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志愿军总医院为我军救治和转运了超过34万名前线伤员,为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. 而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,正是志愿军总医院前身. 近年来,该院以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己任,继承了“一切为了前线、一切为了伤病员、一切为了胜利”光荣传统. 他们充分利用志愿军总医院旧址等红资源,创新开展全防教育,引导全院医护人员、部队官兵、地方医护人员、部群众和学生掌握基战救知识和技能,病案管理系统增强国防意识。最近,记者走进第966医院,了解了这座曾经战地医院创新开展全防教育做法.
“我们作为军队医院医护人员,作为志愿军白衣战士新传人,就要像老前辈说那样,只要我还活着,就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。”今年6月中旬,记者来到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,该院正在对新聘医护人员进行岗前教育. 护理部主任宋曾主动申请到火神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这次他再次担任授课人. 这次,他们将课堂设在院史馆和病案室. 第966医院位于志愿军总医院院部原址,医院在改建时将部分诊室改造成了院史馆. 院史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历史沿革,医护人员救护志愿军伤病员英勇事迹,并展示了当时救治志愿军伤病员主要医疗器械和战救器材。病案室则是由大通铺病房改造而成,存放着志愿军伤病员救治档案. 每一张图片、每一件医疗器具、每一份档案,都是血与火见证.
病案管理系统在院史馆里,宋指着一幅手绘图片,讲述了一名背负伤员女护士. 她就是当年仅16岁志愿军总医院护士朱勇,后来成为医院院长。一次,她随部队深入前线抢救伤员,在途中遭遇敌机轰炸,列车被迫停在一个山洞里,100多名战友因烟熏而。朱勇清醒后,将每个战友一个个拖出山洞. 由于极度疲劳和烟熏,朱勇再次. 但她被战友救出后,又继续投入战斗. 有人劝她休息一下,但她说:“只要我还活着,就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。”宋说:“直到参加武汉抗疫之后,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深刻含义。”2020年,军队医疗队是最先抵达也是最后撤离援鄂医疗队. 这是军队卫勤力量在新时代战疫中再次展现了他们英勇和无畏.
为了增强全院医护人员、部队官兵、地方医护人员、部群众和学生国防意识,第966医院创新开展了全防教育. 其中一个举措是组织新入职人员参观院史馆。通过展览和讲解,让新员工了解医院历史和传统,感受抗美援朝精神力量,病案管理系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服务热情.
另一个举措是在医院仿真战伤救治训练中心开展“战伤救护”模拟体验. 军地人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和真实医疗设备,进行实战化训练,提升他们战伤救护能力。
此外,医护人员还会指导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训练,让他们学会基急救技能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.
通过这些举措,第966医院成引导了全院医护人员、部队官兵、地方医护人员、部群众和学生掌握基战救知识和技能,增强了国防意识. 他们认为,作为军队医院医护人员,他们职责不仅是救治伤员,更是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,为国家和做出更多贡献.
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,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把自己视为志愿军白衣战士新传人。他们以英雄事迹为榜样,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常工作中,用自己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精神. 他们希望通过开展全防教育,激发更多人对和国防建设关注,凝聚起全社会力量,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而奋斗.
(文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).